第230章 你听我来编

  有疑惑就问。

  楚博武推门而出,沉声道:“冷弦说的没错,我和他都是野路子练出来的,同你的剑法不是一个路数,你的内力应当很深厚,剑法凌厉,剑锋隐含杀伐之气,看着可不是简单的锻炼身体。”

  说完,一眼落在赵书屿手中握着的宝剑之前。

  剑柄上镶嵌着红宝石,剑鞘上的图腾繁复漂亮,一看便价值不菲。

  调查赵书屿之后,楚博武就想起了故人。

  赵书屿的爹娘楚博文都认识,甚至赵书屿幼时楚博武还抱过他,宁如岚同样见过他们,当时宁如岚还教过三岁的赵书屿读三字经,虽然是教赵雨时连带着一起教的。

  当时宁如岚和他们说,读书方能明理,读书才能改变孩子的未来。

  如今想来,倒是只有赵书屿的爹娘把这话记进心里,家里日子艰难还是咬牙供儿子读书。

  也是冥冥之中的缘分,赵书屿娶了他们的儿子,还对楚宁这么好。

  想着这些,楚博武直接问道:“书屿,我记得你幼时你爹娘就说要送你去私塾读书,你之前说自己从小学武,是在哪里学的?”

  赵书屿可不记得小时候见过楚博武和宁如岚,因为原主也不记得。

  “我爹娘确实从小就送我去私塾读书,地里的事是一点不让我沾手,至于武功是我跟着一个游方道士学的,当时大概八岁在山里遇到那道士,也不知他打哪儿来,看着像是几天没吃法,我从家中偷了食物给他。”

  “之后那道士便说我根骨奇佳,是练武奇才,我当时刚进临安书院,年纪小时常被同窗欺凌,又不敢告知爹娘,便想着不管道士教的武功是真是假,跟着练练也不错。”

  赵书屿认真编故事,反正他八岁时,楚博武又不在青山村,到底有没有道士传授武只有他自己知道。

  楚博武听完故事,认真点头,“原来如此,书屿小小年纪便有此机缘,是你的缘分,那位传你武功的道士如今在何处,你应当以恩师之礼待他,逢年过节带着宁宁去看看他。”

  冷弦很感兴趣,竖起耳朵听着。

  赵书屿一本正经接着编,“我也不知道,他教了我四年,留下基本剑法书籍让我自己练就走了,说是要接着去修行,如今也不知去了何方。”

  冷弦眼中的光熄灭了。

  楚博武出言安慰赵书屿,“缘分便是这样,有缘只会相聚,书屿你也不要伤心。”

  赵书屿压住想要抽搐的嘴角,点了点头;我才不伤心,根本没这人。

  “岳父,你们稍坐,我去做早饭。”

  楚博武颔首,对这个儿婿是越来越满意了,能文能武,还能做一手好菜,又懂得心疼楚宁,他家宁哥儿捡到宝了。

  三人吃完早饭,赵书屿出发去书院,楚博武和冷弦跟着一起出门,说是要出门办事。

  赵书屿:“岳父办完事早点回家,阿宁要是看不见你会担心的。”

  楚博武点头,冷弦驾着那辆灰扑扑的马车载着他往城西去了。

  今天岳父在家,赵书屿不好意思卡点,出门稍微早些,在书院门口追上蒋郁离。

  “书屿兄,岳父在堂的感觉怎么样呀?”

  蒋郁离这话里带着赤裸裸的看好戏的意味。

  赵书屿抬臂撞了蒋郁离一下,“你又不是没见过岳父,什么感觉你不知道,还想看我的笑话?”

  蒋郁离揶揄道:“看你今日来书院这么早就知道是何滋味了。”

  赵书屿失笑吗,同是天涯沦落人,当人家儿婿只是要勤快点,不能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

  楚博武一早出门是要做什么呢?

  自然是采购。

  衣服、首饰、零嘴,还有各种看着有趣好玩的玩意楚博武都买了回来,足足将马车塞满两人方才打道回府。

  到家时已经巳时过半,大概早上十点,庭院中阳光明媚,楚宁正和赵云坐在树荫下做衣服。

  赵云想给孩子亲手做些小衣服,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央求楚宁一点一点教他。

  楚宁讲一会儿,便抬头看向影壁处。

  赵云仔细盯着手中的针线,小心翼翼的怕扎到自己的手指头。

  “王婶子不是说了,楚伯父就是出门办事儿去了,稍后就会回来,宁哥儿,你就不要着急了。”

  楚宁抬手指出赵云针脚的错漏之处,轻叹一声,“云哥儿,我到现在还有种不真实感,昨晚做梦我爹没有回来,一切都是我臆想的。”

  赵云闻言放下针线,抬手在楚宁手臂上掐了把,“疼不疼?”

  楚宁一脸懵的点头,不知道赵云为何突然掐他。

  赵云在他手臂上揉了揉,笑着说道:“疼就对了,说明不是做梦,你放心,我给你作证,楚伯父是真的活者回来了,你不要胡思乱想。”

  “好。”

  楚宁刚刚应声,门口响起敲门声,王婶子从厨房出来快步穿过影壁去开门。

  “楚老爷可算是回来了,我家主君可是等您等的望眼欲穿。”

  王婶子的声音隐约传进庭院,楚宁立马弹起,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