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你们是什么人?

  一室寂静。

  临安书院张京墨山长,乃当世大儒,门生遍天下,天下读书人谁不知道他。

  若非他不喜京都规矩多,只想安安静静做学问、编书,大乾朝的最高学府太学祭酒职位非他莫属。

  至于考过状元、做过官的陆知远的大名,普通书生或许不知道,但书院的夫子定然知道。

  毕竟他们很多人都和陆知远参加了同一场会试,见证过状元郎当年的风采。

  严夫子率先开口。

  “书屿,你说的是临安书院的张山长和陆夫子?”

  赵书屿点头,“是的,不瞒夫子,早在回书院读书前我就拜了恩师,恩师名讳不便透露,他和张山长、陆夫子乃是莫逆之交,我也算沾了恩师的光,得张山长和陆夫子指点过几句。”

  “以我和郁离院试的成绩可以免试入读临安书院陆夫子的班级,回乡前,陆夫子千叮万嘱让我尽快处理完家事去书院报到。”

  蒋郁离跟着起身作揖,诚恳说到:“这次回书院也是向夫子辞行,请夫子保重。”

  谢夫子还要再说什么,被严夫子出言打断。

  “你们的选择很好,乡试的难度不是院试可比的,临安书院负有盛名,有张大儒坐镇,对入读的学子要求甚是严格,每年都有很多学子因为入学考试没过无法就读。”

  几日前山长突然要求他把赵书屿和蒋郁离留在书院就读,说是找了名师单独教导,他就很生气。

  严夫子不认为有能力教授秀才的名师会愿意跑来平阳县这个小地方。

  能力不够的老师不是耽误二人前程吗?

  偏偏这事还是谢夫子提议,名师也是他找来的,他一番慷慨激昂的大话,将山长哄的飘忽,似乎留下赵书屿和蒋郁离二人,明年白云书院就真的能再创辉煌。

  还好赵书屿二人有主见。

  赵书屿和蒋郁离躬身行礼,严夫子是位好夫子,“多谢夫子理解。”

  事成定局,谢夫子也没办法,找了个理由便走了。

  胡夫子叮嘱了两人几句便也离开了。

  之后严夫子又同赵书屿屿三人详谈一刻钟,临近中午才放三人离开。

  赵书屿请蒋郁离和林如海一同吃了顿火锅。

  互结的五人中,有二人没能通过府试,赵书屿本想邀请他们一同吃饭,他们家中有事没来书院。

  三人一边烫菜一边闲聊,气氛还不错。

  赵书屿举杯,“来,我们一起碰一杯,恭喜我们通过院试,科举征程往前迈出一步。”

  蒋郁离举杯奉陪,“干杯!”

  林如海将咬到嘴边的肉片放回碗中,手忙脚乱的举起酒杯,“干杯!”

  一杯酒饮尽,赵书药又给二人满上。

  “林兄之后打算去哪个书院就读?”

  林如海家中富裕,他本人却不是那种傲慢的性子,为人不拘小节,性格大方好客,对朋友很好。

  林父想要儿子考取进士,就算是个九品芝麻小官也能改换商户门庭,所以对他寄予厚望,应当不会让他止步于秀才。

  “我这次院试的排在倒数第二,临安书院应当考不上,我外祖家在云洲城还算有点关系,帮我在云洲城的问津书院买了学位,过段时日我也要去云洲城读书。”

  赵书屿颔首,这古代读书和现代也没多大区别,小地方的师资力量没有大城市的强,有条件的都想去好学校,顶尖的学校身边的同学也都是学霸,学习氛围都不一样。

  “好,以后咱们可以书信联系,直接把信寄到临安书院就好。”

  林如海重重点头,他无数次庆幸自己当初主动找上赵书屿和蒋郁离询问难题,无数次庆幸自己对他二人的学问只有敬仰和羡慕,没有嫉妒。

  这次院试能够险险通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赵书屿曾经和他讲解过类似的试题。

  “你们以后记得给我写信,可以寄到云洲城问津书院。”

  ......

  酒过三巡,林如海被家中小厮领回家。

  赵书屿顺道和蒋郁离回家接赵云,他们今日要回赵云娘家探亲,正好蹭赵书屿的马车。

  把两人送到赵家后,赵书屿到家时已经申时,差不多下午三点。

  楚宁正在打包行李。

  赵书岩在练剑。

  这小孩儿是真的喜欢武术,完全不需要人监督,什么时候读书能有这个觉悟赵书屿就谢天谢地了。

  楚宁一见赵书屿进屋,随手放下手中的衣服,倒了一杯茶递到赵书屿面前。

  赵书屿也不伸手接,贴到楚宁身边就着他的手喝了一大口。

  两人靠的极近,楚宁精致的鼻子轻嗅,“中午喝酒了?”

  赵书屿在楚宁唇上啄吻两下,“嗯,中午和蒋郁离、林如海喝的,林如海要去云洲城读书,以后估计难得见一次了。”

  楚宁不喜欢酒味但却乖乖仰着脸让赵书屿亲。

  赵书屿看他这样轻笑出声,笑声低沉有磁性,落入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