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第251章 250为了林哲改变行程

  第251章 250为了林哲改变行程

  甘省日报,作为官方背景甘省最权威的报纸,他们的报道自然需要做很多考量。

  至少所有的官方背景媒体都是这样,尤其是在报道和企业相关的事情上。

  因为他们代表了官方,是轻易不会给出一个认可的,如果报道一个企业正面的新闻的话,那意味着这个企业自然是被官方所认可的。

  所以在这种牵扯到企业的事情上他们报社的工作人员都是慎之又慎。

  ……

  省官方大楼,农伟祺上班前秘书已经把准备好的甘省日报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

  甘省日报和滨海日报一样,这些本地最权威的官方媒体的报道对于他们这些管理人员来说都是有参考效果的,甚至可以说是低一级的内参也不为过。

  别的报纸可以不看,但农伟祺每天的甘省日报那是一期不落的。

  今天和往常一样,来到办公桌上抿上一口最爱的普洱,接着抖了抖报纸打开,映入眼帘的自然是头版。

  “新时代新企业,哲通电力集团正在西北树立企业典范。”、

  这标题都是黑体加粗加大的,一眼看过去农伟祺就皱起了眉头。

  对于哲通电力,他确实是没什么了解,但这个标题看的他是有些担心。

  在他看来,所有能上甘省日报的企业都该慎重决定,毕竟对于老百姓们来说甘省日报自然是和官方沾边的,这要是报道个什么企业,回头企业爆出什么负面新闻。

  那对他们的公信力一定会造成影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舆情。

  所以在农伟祺看来,企业相关的新闻应该刻意淡化,就不该出现头版头条,更不用说标题上把哲通电力集团这个企业名字明明白白的写了出来。

  这不是他们甘省日报给这个哲通的企业打广告嘛,这着实有点不妥。

  ……

  微皱着眉头农伟祺耐着性子看向内容,每过去一会农伟祺的眉头就舒展几分,直至整片报道看完农伟祺刚才的担忧一扫而空。

  “啧啧~这篇报道要是属实那标题确实说的没问题,这哲通电力真的在咱西北树立企业典范呐~”

  报道上说的很清楚,也介绍了哲通电力在西北地区干的事情。

  在金城投资最大的电力厂区,目前还在建设当中,甚至甘省日报的记者还“乔装打扮”了一番,亲自去工地上干了几天苦力活。

  这期间他的所见所闻全部被如实记录了下来。

  在哲通电力金城厂区的工地里面,所有的工人们工资首先就高出了当地平均水平一部分,当初这个记者想进去都还不容易,凭借着一个专业证书才跻身进去。

  另外工地上虽然干活辛苦,但不涉及加班,工人们每天按时按点的完成任务就行,如果加班那人家哲通电力也是直接给出加班费。

  就这一点估计是其他企业的天花板,根本做不到这件事。

  另外工人们的工资也是有保障,每一笔收入哲通电力那边的财务都会记录,而且工资发放也是哲通电力直接负责,不涉及第三方劳务派遣。

  工人们能实实在在的拿到每一份工资并且不被抽成,也不用担心工资拖欠什么的问题发生。

  还有就是工地上的住宿和食堂,甘省日报的记者直接用了自己的口吻表达,那是他见过最干净最舒服的工地住宿环境,另外工地食堂还是哲通电力的后勤部门专人负责。

  每天工人们都能做到吃饱吃好,选择也多。

  这是关于哲通电力集团正在建设中的金城厂区工地报道,另外就是哲通电力正在做的事情。

  那就是给西北地区广袤宽阔的农村地区通电,这是包括甘省本地的这些电力企业都不曾做到或者压根没这个心思去做的事情。

  这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夸大其词,人家哲通电力说干是真干。

  目前已经给九十八个乡镇地区完成通电供电,村民们也用上了稳定便宜的基础电力,另外哲通这边的服务自然不用多说。

  记者也打听过了,虽然处在相对偏远的村里,但出问题后一个电话哲通那边的人半小时内就能赶到现场。

  按村民们的话来说,以往的时候用电力公司或者是供电站的电力,那感觉就好像人家才是大爷,他们这些用户还得“感恩”人家供应电力。

  但现在反了过来,哲通电力从上到下所有的工作人员给他们一种他们用户才是值得被尊重的那一方,不管是服务质量还是服务态度都绝对没的说。

  这些用户的反馈都被如实的写进了报道里面。

  九十八个乡镇地区,其中包括一个甘省境内最小的县城怀西县,以及县里的几个镇子。

  别看这个数量不多,甚至都没过百。

  但加起来可是实打实惠及到了几十万民众的大事!

  而且这只是人家哲通电力的第一批供电名单,按照哲通电力发布的公告,接下来他们会在西北地区所有的乡镇地区展开供电和基础电力建设。

  ……

  看到这儿的时候农伟祺心里有的只有佩服。

  这种企业自己以前不是见到过,有那种在初期确实能干起这事儿企业,但很快干点事儿就会开始活动寻求一些补贴或者其他方面的大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