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第175章 174海上孤独的矗立守望,缺电的

了饭菜,大家吃饱喝足接着就开始今天的‘战斗’!咱们配合滨海厂区的弟兄一举拿下滨海!”

  ……

  话说完林哲直接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去食堂就好,就讲这么两句都不带多说的。

  大老远的开车过来也累的够呛,去吃饱喝足就行,今天忙活一天晚上也给他们准备好了宿舍。

  滨海厂区这边别的不说有多少,那宿舍楼管够,生活用品也都准备好了,这段时间里面他们就会住在滨海的厂区里面。

  ……

  食堂里面的各个窗口这会师傅和打饭阿姨们也是“严阵以待”。

  他们早就得到了消息,今天早上会有一批来自其他厂区的哲通驰援“部队”过来,人数还不少呢。

  而且老板专门让人给了他们要求,今天的食堂早餐档次要比平时更好一点,采购那边凌晨四点就从菜场拉来了新鲜的食材。

  这些来自其他厂区的支援人员们进食堂后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香味儿。

  好家伙,集团还给他们的早餐准备了蟹黄包这种东西,这可不便宜。

  大一点的蟹黄包在外面买的话一个都得二十三十块,在这里每人限量两个免费吃。

  另外其他一些具备滨海特色的小吃也都准备了,其他的是暂且不论,就是这准备的吃食也是让支援过来的众人开心的很。

  这一趟不白来!

  ……

  滨海最东边的一个岛屿,马鞍岛。

  因为岛屿的形状酷似马鞍得名,坐落在最东边的海域,距离滨海很远很远。

  这里岛上的居民几乎都是打渔为生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离他们最近的大岛换算成公里的话也有两百多公里。

  所以这里算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岛上的渔民这些年来也是随着官方的扶持不断搬迁到了内陆和远离这里的一些大岛。

  这里的行政规划不过是一个村子,现在一共就留下了六十多户人家,算是很小了。

  唯一有存在感的地方就是这里驻扎着一个边防哨所,成员一共差不多就一个班,一共十二人。

  他们就在祖国的这个孤零零的岛屿上守望着大海护卫着边疆海域。

  相比一些内陆高山上的哨所,他们这里唯一的好处就是有居民存在,虽然只是个小村子,但村子里还是有一家只卖几样常见物品的小卖部的。

  另外岛上居民们也有种菜,偶尔还能买点东西。

  他们官方的补给船只是半个月一来,送些必备的柴米油盐之类的。

  岛上居民们想要离开岛屿去其他地方的话,只能乘坐自家的渔船,偶尔一个月才有一趟从大岛那边发过来的邮船,来运送一些东西和载人。

  基本上也没什么问题,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的话就是这里没电实在太不方便了。

  他们平日里面就是靠着光伏太阳能板发电,但遇到阴天什么的就歇火了,用发电机那吵闹的很,而且柴油也不怎么够用。

  况且他们边防哨所还是有隐蔽要求的,柴油发电机的声音太大是不符合规定的,所以经常只能摸黑过日子,用蓄电池电灯照明。

  等到天气好的时候太阳能发电给力再给这些蓄电池充满电,如此就好。

  岛上的居民也和他们一样,但哨所这边还负责一个边防瞭望塔,那个瞭望塔建立在小岛更东边的一个更小的海礁上,那里很小没有居民居住。

  只有岛上的边防士兵会过去,平日里岛上一共十二个人一共分成四组循环轮换,瞭望塔上永远保持三个人的数量。

  那里比岛上更不好一点的就是生活不方便的很,当初建设设计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根本没有电力,灯塔什么的好歹还有供电设施。

  他们这瞭望塔就孤零零的矗立在那里,有的只是沉默的守望。

  就在这里戳着、站着,立正,这就是这个边防哨所的日常。

  ……

  就在今天,海浪里面也是驶来一艘小船,岛上的居民们看了也是露出新奇的神情。

  毕竟交通不便,大家也不愿意没事出去,平日里来岛上的船只就两种,一种是边防那边的补给船只,另一种就是雷打不动的邮政船。

  这是其他快递公司做不到的一点,邮政会通往千家万户,哪怕是小山坳和这种地方也会有派送,所以像是高考录取通知书那种东西都会邮政派送。

  但今天可不是这两种船只来的时间,他们岛上的人对这两种船只来的日子可记得非常清楚。

  ……

  几个正在编制渔网的岛上居民也停下了手里的活计,接着好奇的看着即将靠岸的船只。

  从船上下来的几个穿着夹克的人,另外还有几个背着包穿着好像制服的年轻人。

  随着他们下船,接着走近后岛上的人也看清楚了那几个穿着制服的年轻人,身上的制服都写着哲通电力的字样。

  他们的身后还背着像是测距仪之类的东西。

  “电力公司?咱这岛上也有电力公司看的上?”

  “不知道,可能是其他原因吧,反正咱岛上通电是不可能的,也不看看距离咱比较近的王安岛上,那里可算是个大村子,六百多户人家不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