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章 提前部署F22(新的一月,求波月票

  第1189章 提前部署F22(新的一月,求波月票~)

  对于最后这个提议,约翰·江珀其实是带着点恶趣味在里面的。

  作为空军参谋长,他故意抛出了一个具备可行性,但却跟海军有关的计划。

  当然,具体能以此为突破口,从国防部长手里抠出多少资源,那就要看海军同僚们自己的能耐了。

  无论如何,总比把成百上千亿的经费扔进那个离谱的滨海战斗舰项目要强。

  不过,坐在对面的国防部长似乎并没有顾及这些。

  他竟然直接开口,向面前这位空军军官问道:

  “你是指海基标准3导弹?可是它现在还没完成测试。”

  作为统管美军战略防御工作的军种负责人,江珀哪怕对于海军方面的情况其实也并不缺乏了解。

  但他并不准备越俎代庖地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过多:

  “反导拦截弹本身的部署可以根据研发时间表的具体情况再进行调整,但我们可以提前做出一些姿态。”

  上将耸了耸肩,不露声色地把讨论的焦点引到了盟友那边:

  “比如,先把采用开放式架构的基线7.1C系统出售给日本人和韩国人,关键是提供在软件层面上支持标准3发射的海基反导拦截系统(BMD),这样至少可以安慰一下我们的两個盟友,而且还能把一部分早期预警和侦察监视任务的压力分摊下去……”

  “至于标准3么……就可以作为我们的下一个筹码,无论是对于华夏,还是对于日韩,根据未来的情况再决定是否出售。”

  尽管初衷只是为了转移话题,但不得不说,江珀的这个建议非常具有可操作性。

  尤其是分阶段先提供软件,之后再提供导弹本身的操作,几乎相当于累充解锁xxx的营销套路。

  既可以增强对于盟友的控制力,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卖一波队友,以进二退一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华缓和”的诚意。

  因此,尽管坐在对面的国防部长并没有直接给出反馈,但突然抽动了一下的面部肌肉,以及微微眯起的眼神都表明,他对这个提议相当感兴趣。

  SBX雷达尽管有着傲人的性能,号称可以监视一颗运行在近地轨道上的网球,但毕竟过于精贵,部署在第一岛链的象征意义大于实战意义。

  而且,第一部雷达的预计部署位置是在阿拉斯加周边,用于最传统也是最关键的对北极方向防御。

  盟友和海外基地虽然重要,但总归不如本土的意义更大。

  更重要的是,所谓“保护盟友”也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真正的目的就是借机形成一个抵近华夏本土的雷达探测网,用于获取华夏的导弹测试数据,以及为大后方的反导拦截提供反应时间。

  而如果能在日韩长期部署几艘可以介入BMD系统的宙斯盾,再结合去年出售给某地区的两部铺路爪雷达,那基本就可以覆盖整个华夏的导弹测试方向。

  至于是不是真的部署标准3……

  反而不是关键。

  “我会建议白宫考虑这个建议。”

  国防部长点了点头,表情也逐渐缓和了下来:

  “那么二位,这件事情先到这里吧……接下来是关于我们的航空部队。”

  他说着从办公桌上拿出了另外一份文件:

  “洛克希德马丁,以及通用方面已经基本确认,JSF项目的备份动力,也就是F136发动机的开发进程受阻,我们大概率无法维持F15和F16上面的双发备份策略了……”

  这一次完全是江珀的老本行,他甚至都没去拿起来那份文件:

  “F136的技术路线过于激进,其实我们很久以前就不对这个型号抱有期待了……”

  “现在的问题是,F136和F135的垂直起降版本使用相同的升力风扇,所以JSF的垂直起降型号会不会因此而受到一些影响?”

  说后半句话的时候,上将突然露出了一个有些幸灾乐祸的笑容——

  笑死,垂直起降型号是海军陆战队的装备,和我们空军有什么关系?

  当年在JSF选型的时候,海军和空军就极力反对搞所谓三军通用的设计,认为陆战队型号和另外两个版本差异太大且装备量又小,完全是徒增负担。

  现在可好,被打脸了吧?

  然而,旁边没怎么吭过声的空军部长皮特·蒂特突然开口道:

  “但是普惠公司已经向我们通报,原本升力风扇的预变形设计被证明完全无法实现要求,所以罗罗的升力风扇需要进行大改,导致F135本身的研发进度也会受到影响。”

  “?”

  一瞬间,江珀脸上的笑容凝固住了。

  蒂特露出了一个无奈的表情,紧接着又补充道:

  “好消息是,大概率不会对首飞进度造成影响,但可能会像F22一样,前两批下线的飞机从硬件上就不具备完整的作战能力,只能用于训练……”

  江珀已经有点绷不住了:

  “既然这样,是不是可以考虑增加一些F22战斗机的订单?”

  “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