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装配,出问题了?

  第1130章 装配,出问题了?

  贝恩的这个要求,除去他自己也还不是很清楚情况的客观因素之外,也有万一出了事,可以避免被拉出来顶锅的主观考虑。

  他虽然自认是个比较单纯的工程师,但既然能混到生产部门经理这个岗位,也总得有点明哲保身的法子。

  否则早就被排挤出局了。

  “没问题。”

  卡索雷当然也清楚对方的这点心思,但还是点了点头:

  “你把大家集合起来就好。”

  现在,已经没有闲工夫扯皮了。

  而且无论如何,预警机的改装工作还是要在华夏落地。

  即便这套工艺出了问题,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回到原来的时间表,加上浪费一些工时罢了。

  他还背得起。

  很快,十几名产线工程师很快被集中到了会议室里。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秘书办公室也已经把所需要的纸质材料准备了出来——

  即便已经进入了21世纪,很多时候纸笔也还是比幕布和投影仪更好用。

  由于时间实在紧张,卡索雷带回来的图纸根本来不及按照法国的习惯进行通篇修改,只是在华夏自用版本的基础上,把一些必要的标注给强行翻译了一下。

  好在华夏本身的航空制造业标准就和欧洲兼容程度颇高,因此在制造过程中倒是不会出现什么硬件上的麻烦。

  这要是跟波音合作,那光是公制单位和英制单位的转换就能让人脱一层皮。

  “现在有一个加急订单,需要工厂临时调整,插队生产一批蒙皮和桁架,再进行预组装……”

  卡索雷作为猎鹰Z项目的主要设计人员之一,对于这些相当于工头的校领导来说不是陌生面孔。

  所以他连自我介绍的流程也一起省去,直接来到挂着图纸的绘图板前面进入正题:

  “时间紧张,我来说一下后面的生产和装配流程……”

  “……”

  仅仅是第一步生产流程的说明,就足足花掉了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

  并非卡索雷不愿意加速,实在是梁绍修给出的这个方案细节过于丰富。

  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装配过程过于精细繁琐,以至于眼下的工业机器人无法实现某些基础动作,那么其中相当一部分任务甚至可以完全脱离人工执行。

  而这样近乎于苛刻和事无巨细的要求,对于在场的生产工程师们来说,就并不那么容易接受了——

  这些人可都是靠一手经验吃饭的。

  现在你把所有需要自由发挥的地方全都定死了,岂不是在把他们当成学徒工在用?

  当然,大家都是打工人,不可能因为这点心思就公开反驳领导的指示。

  尤其还是卡索雷这种“外来”领导。

  但明面上不说,不意味着心里就没有想法。

  散会之后,众人各自回到产线,准备按照刚才分配的任务调整生产工作。

  而贝恩身为他们的直接领导,虽然刚才把责任摘了个干净,但工作上的事情还是相当负责的。

  很快也和卡索雷一起来到了车间。

  一是为了照例监督工作。

  二也是真的想看看,卡索雷不知道从哪掏出来的这套逆天工艺,到底能不能行?

  但是,还没等二人走上几步,就已经有工程师拿着生产说明找了过来:

  “经理,主管。”

  “根据我的经验判断,如果按照这上面的流程和参数进行,那后面到装配的时候,很可能会导致远离定位基准的单元17X在预连接操作中先于靠近定位基准的单元16X进行,这样两个单元之间的间隙无法流出单元内部,从而导致壁板皱曲……”

  “能不能请您详细说明一下,进行这样安排的原因?”

  对方的语气非常客气,说的事情也非常具体,完全挑不出毛病。

  但怎么看都有借机发难之嫌。

  卡索雷从工程师手中接过说明书,表面上一副稳如老狗的样子,但心里却慌得一批。

  因为他也不知道。

  达索和航空动力集团之间毕竟只是合作而不是合并,别人能把新工艺流程完整拿出来就已经不错了,难道他还能直球去问对方说你们的设计和工艺优化方法是什么?

  那非得被当成商业间谍给赶出去不可。

  但眼下他这边已经吸引了周围不少目光,相当于被架在火上烤,如果什么也不说,或者是用强令手段,那这生产恐怕也不太好开展下去。

  因此,卡索雷只好硬着头皮,回想自己此行离开之前,梁绍修透露出的一些只言片语,再结合自己的一些推测,开始信口胡诌:

  “相比使用了较高比例碳纤维的原始型号,预警机版本的机背蒙皮完全使用轻质合金,材料性质更容易预估,所以能在装配之前就计算出各个单元预连接对邻近单元初始间隙产生的影响,从而构建出单元之间的预连接顺序模型和间隙流动的计算模型……”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