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我裂开来了

  第1030章 我裂开来了

  2002年8月这会,涡扇10已经完成定型,涡扇20还没正式立项,正好赶在两个重大型号之间的空档期。

  对当前的航空动力集团来说,常浩南手头这个任务,就是第一优先级。

  即便在整个科工委序列当中,重要性也是位居前列。

  所以他的要求,自然很快得到了上级和兄弟单位的响应。

  尤其是621所。

  尽管在当年分家时,621所被保留在和航空工业集团的序列下,但还是在最短时间内组织起了一个研发团队赶赴镐京。

  甚至比本地两所高校的教授来的更早……

  而常浩南也不整太多虚的,直接就在项目组专用的档案室里接待了对方的一众技术人员。

  果然,效果拔群。

  当为首一人看到眼前满满当当一个档案柜的资料时,直接惊得连手里的公文包都掉了。

  愣在门口瞅了好一会,才注意到坐在旁边不远处的常浩南。

  一时间,周遭的气氛有些尴尬——

  报道第一天就把领导晾一边去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jpg

  最后还是常浩南站起身,半开玩笑地主动上前两步:

  “之前就听说杭志斌杭研究员一看上研究资料能把老婆都给忘了,今天一见面,果然名不虚传呐……”

  跟在杭志斌身后的几个人也非常配合地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总算是让场面重新活泛起来。

  “常总,您好。”

  杭志斌赶紧和常浩南握了握手,接着开口道:

  “本来,前两天听到您这边的情况之后,恩师曹晓春曹院士准备亲自过来,但因为身体突感不适,所以才不得不临时改由我来带队,希望常总您能多加指点……”

  曹晓春,621所专攻钛合金材料的大佬,主持了包括TC2、TC4、TC11在内,一系列钛铝合金材料极其加工工艺的研发。

  由于这一卓越贡献,他在1997年就获评为华夏科学院院士。

  在某种程度上,常浩南在1996年重生之后,之所以能迅速把自己的知识应用于航空设计领域,而没有在材料方面遭遇打破特别大的阻力,也是吃到了大量来自于曹晓春院士的科研红利。

  而可以承受550℃,乃至更高工作温度的耐高温钛合金,正是其眼下的重点攻关方向。

  当然,说是攻关,其实也才进入摸索阶段。

  华夏过去确实开发过几种用在航空发动机上面的钛合金材料。

  但那都是用于风扇和压气机,也就是冷端部件的。

  跟罗罗这个直接上涡轮的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现在常浩南突然拿到手了几千份资料,而且还是经过罗罗认证的资料。

  621所方面自然希望能尽早看到。

  “指点么……目前还谈不上。”

  常浩南示意门口几人在一张小桌子周围落座:

  “这次找你们来,主要是需要你们在钛合金材料方面的研发经验支持,毕竟镐发这边……其实也包括我自己,过去都没怎么系统性研究过钛合金材料,光靠着英国人给的这些东西,有些时候还是不太够……”

  华夏毕竟不是直接引进了全套技术,所以罗尔斯罗伊斯自然也不可能真的给出完整资料——

  想要在半成品胚料的基础上搞加工尚且有一定难度,更别说真要想逆向工程搞出同样,或者是同等技术的高温钛合金了。

  至少不是照着资料做一遍就行。

  “哪里哪里……常总之前提出来的计算材料学方向,我们课题组也一直在关注,还是有很多细节想要趁这个机会向您求证……”

  ……

  其实,在钛合金材料这块,还应该再分成两个方向。

  一部分人负责开发激光加工工艺,另一部分人负责研究材料本身。

  不过,在研究初期,这两边需要做的事情是完全一样的。

  做表征。

  虽然英方提供的资料中已经包含了微观形貌和金相组织等内容,但到了华夏自己手里之后,这个过程还是少不了。

  因为表征对象不仅仅是待加工的半成品本身。

  还有经过不同工艺处理,尤其是不同波长和脉宽的激光处理之后的材料。

  从性能上来讲,它们都只能算是工艺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品。

  但对于材料学,尤其是常浩南正在钻研的计算材料学来说,废品本身也有价值。

  当然,测试肯定不需要常浩南亲自上手。

  但材料型谱和相关数据库的构建,还有钛-铝-铬-铌-氧等粒子之间的作用关系,这些还是需要他做主才能搭建起来。

  要说英国人这种钛合金的成分,倒也不算复杂。

  Ti-47Al-2Cr-2Nb。

&emsp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