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灵活的胖子

对话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平淡到甚至让人觉得有些无聊。

  但对于这里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宁肯整个职业生涯都能这样无聊下去。

  毕竟,试飞工作如果刺激起来,一般不会是什么好事……

  站在塔台的角度,常浩南可以看到,跑道侧面被画上了一条条等距的横线,应该是为了直观看出飞机的起飞或着陆距离。

  站在窗前的一排人几乎不约而同地紧盯着1121号机的后轮。

  在刚过第六条线的时候,飞机轻盈离地。

  “好!”

  何明一手拿着望远镜,另一只手在空中挥了一下拳头。

  “这一条线是50米?”

  常浩南大概有了猜测。

  新机体的结构重量本来就低,再加上换掉了原来那个尺寸惊天动地的N001雷达,因此实际下线的歼11B空重相比老型号轻了足足800kg之多。

  哪怕是双发重型战斗机的体量,这也不是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

  因此,起飞距离相比于只是换发的歼11WS验证机必定会有一个提高。

  “没错。”

  何明点点头。

  而这个时候,离地的1121号机已经开始了近乎垂直的爬升。

  当然,垂直爬升这个动作本身,哪怕是老苏27SK也能完成。

  但是。

  这架飞机从接近水平到机头垂直向上的过程,却异常迅猛。

  甚至让常浩南有了点当时看歼10首飞的感觉。

  要知道,后者是一架鸭式布局的飞机,先天具备抬头力矩。

  而常规结构的歼11要想实现抬头,本质上是需要像跷跷板一样,让负升力把水平尾翼往下压。

  考虑到总升力的问题,这个效率一般都会设计的比较保守。

  越大的飞机,这个情况就会越明显。

  这也是为什么像F15、苏27、F14这样的重型战斗机,明明推重比更强,却依然会让人感觉有些笨重。

  因为机动性和敏捷性,本来就是两个层面的性能。

  而在用上了全新机体之后,敏捷性这个原本的最大短板,显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补强。

  就连座舱里面的付国祥,刚才都被那夸张的抬头速度给惊了一下。

  “有点意思……”

  他注视着眼前的高度表,一直到上面的数字显示为02500,然后才改平了飞机。

  大概20秒之后,负责伴飞的那架歼11AS,也跟着爬升到了相同的位置。

  “准备执行试飞科目。”

  付国祥在无线电中报告道。

  按照试飞计划,最先进行的是十几项常规项目,主要测试飞机的基本飞行能力。

  不过,得益于歼11的超长航程,这个过程结束后并不需要马上返航。

  而是可以继续进行其它科目。

  当然,毕竟是结构大改之后的第一次飞行,不可能直接上特别高的强度。

  但其中有一项是付国祥很感兴趣的。

  ……

  半小时后,完成一轮循环飞行的付国祥重新架机回到北陵机场上空。

  他把飞机完全改平,然后稍稍推动节流阀,把速度逐渐积累到950km/h的高亚音速状态。

  在最老型号的苏27SK上面,由于结构强度问题,整个跨音速段的飞行性能都会被飞控限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而歼11AM通过修改飞控,把产生限制的速度段精确到了两个50km的范围内。

  不过因为硬件没什么变化,所以总归还是有缺陷。

  但歼11B/苏27SM使用的二阶段升级机体,则计划从硬件上彻底消除这个隐患。

  确认速度达到测试标准之后,付国祥向右猛地一个带杆——

  熟悉的天旋地转感传来。

  飞机开始进行滚转。

  作为试飞员,付国祥即便在这种环境下仍然可以保持绝对清醒。

  “7.6秒。”

  连续三圈滚转结束后,付国祥看向计时器。

  7.6秒,三圈,1080°。

  差不多140°/s的滚转率。

  很明显。

  升级,有效!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