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解决方案【求首订!!!】(15)

  第66章 解决方案【求首订!!!】(15)

  确定常浩南的模拟方法精度没有问题之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再进行几次试飞,以获取副翼反效发生时飞机的详细数据了。

  在试飞团队的努力下,03和04两架原型机轮流起飞,仅仅用了五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的试飞工作。

  最终证明,常浩南的计算完全正确,带弹状态下的飞机在空速和仰角达到一定数值时,就会出现副翼反转现象。

  实际上,即便将挂载调整为更接近实战状态的两枚阿斯派德加两枚霹雳8,这种情况依然无法避免,只是会出现得更晚一些。

  随着试飞工作的结束,常浩南的系统状态也发生了变化。

  【科研点数:85

  理论水平:LV2(0/10000)

  工程经验:LV1(70/1000)

  管理能力:LV0(65/100)

  综合能力:LV1

  正在进展的项目:0

  可以开展的项目:1】

  相比之前增加了10点科研点数,以及高达50点的管理经验。

  也算是不错的收获了。

  ……

  拿到完整试飞数据的当天下午。

  还是那个会议室,还是上次的那些人。

  只是由于常浩南异常支棱的表现,今天他和姚梦娜林示宽三个人被直接请到了会议桌前面靠近杨奉畑的位置。

  这一次,会场中的气氛变得凝重了很多——

  在不到两倍音速的情况下就出现副翼反效现象,而且副翼反效发生时对应的偏转角只有10°。

  相当于对应的滚转率只有不到30°每秒,做一个普普通通的90°滚转脱离动作都需要3秒钟时间。

  这对于一种主打高空高速能力的截击机来说完全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所有人从一开始就排除了通过飞控限制飞行性能的答案。

  必须得对机翼进行修改。

  在1996年这会,人们对于公共场合吸烟这种事并没有那么避讳,所以在大家进入会议室之后没多长时间,整个屋子里就进入了烟雾缭绕的状态。

  常浩南非常讨厌烟味,因此稍稍挪到了更靠近窗户的位置。

  第一个发言的当然还是杨奉畑:

  “大家也不要感到气馁,问题既然存在,那就是尽早发现更好,越早,咱们耽搁的进度就越少,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是小常同志和小姚同志加入八三工程项目组之后,给咱们送上的一份大礼。”

  在片刻的沉默之后,不知道谁第一个带头鼓起掌来。

  紧接着便是掌声雷动。

  这一句话,既夸奖了一番常浩南和姚梦娜,又提振了整个项目组的士气。

  等到掌声逐渐平息后,杨奉畑才继续说道:

  “为了尽量不耽误八三工程的试飞进度,我决定先让03号原型机按照之前的计划,下个月初转场到阎良,先进行不涉及带弹项目的试飞,而04号验证机留在112厂,准备进行改装。”

  “考虑到这样一来,03号机已经不能算作全状态验证机,因此等到机翼问题解决之后,再利用备份零件制造一架05号验证机,与04号一起进行全状态验证飞行。”

  “这样,我们就可以有相对比较充裕的时间对机翼进行改进了。”

  几分钟之后,坐在杨奉畑左手边第一个的副总设计师柳明终于开了口。

  “同志们,根据这几天试飞拿到的数据,出现副翼反效的原因不算复杂,还是老生常谈的附面层堆积问题。”

  “最简单的解决办法,还是在机翼上横向流动最剧烈的位置增加一对翼刀。”

  常浩南微微点了点头。

  601所的工程师们果然还是选择了和后世一样的解决方式。

  实际上从当下的角度出发,也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机翼上表面的气流会自动向翼梢流动,相应的,附面层也会逐渐向翼梢堆积。

  堆积起来的气流最终会在翼梢分离,而这个分离过程会带来很大的剪切力,导致机翼发生明显的弹性形变,从而引发副翼效率降低甚至反效。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机翼上表面增加一对挡板,把横向移动的气流拦住。

  也就是翼刀。

  不过,还是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但是柳总,现在的歼8-3机翼上已经有两对翼刀了,如果再增加一对的话,是否有点……”

  翼刀虽然简单有效,但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其工作原理本质是让前缘涡提早破裂,因此减小了升力系数和失速迎角,对于飞行性能也还是存在一定影响的。

  而且设计太多组翼刀在观感上也比较不好。

  “是否可以考虑把三组小型翼刀融合为一组大的翼刀,就像歼6那样?”另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