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看不懂,但大受震撼(4K二合一)

出人员和曲目单!

  对,你没听错,票都开始卖了,钱都开始收了,居然他妈的连台上是哪些艺术家,演什么曲子都不知道!

  这何止是噱头大啊,这根本没有一位从业者能看懂是什么情况啊!

  很多人以为他们是不是在玩什么捉迷藏游戏。

  这位范宁指挥,上次不是录了个电台“预告片”么,这天才般的创意的确巧妙,现在效彷者都有一堆。

  于是很多人都在关注近日各大频道的电台节目,可竖起耳朵什么也没听见。

  不是捉迷藏,是真不知道他们准备演什么。

  来自特纳艺术厅官方的宣传折页上,只卖票不说事:此次双月开幕季从11月28号周五一直演到12月17号周三,隔天演出,一共十场,票价有两类,30/20/15/10/5镑,以及36/24/18/12/6镑,曲目仍在做最后优化调整,将于近期揭晓,尽请期待。

  直接冲破了十大交响乐团标准,恐怕全世界卖得这么贵的,一年也没几场。

  这个价格显然是有点过分了。

  但接下来,大家注意到了折页上的两个提示:

  1.造成两类票价区别的原因在于,伟大的、辉煌的、享誉国际的、让无数乐迷为之疯狂的传奇钢琴家“李”,将在近14年后回到阔别已久的舞台,分别在第1/5/10场音乐会上与听众见面。

  2.开票前一周,所购买的门票被称为“早鸟推荐票”,1-3天一律6折,4-7天一律8折。

  不仅惊讶,而且突然好像就...比较可以接受了?

  作为一场邀请到传奇钢琴家“李”复出的音乐会,我加价20%,很合理吧?

  范宁和“李”合作,36镑尊客票打完折20磅出头就能听到?

  就算另外七场没有“李”上场的音乐会,30镑尊客票打6折,这不就是范宁指挥夏季艺术节音乐会的定价吗?要知道那时范宁指挥的名气还未像现在这般大,带的团还是学生团,独奏家希兰小姐的水平之前也不清楚。

  乐迷开始动了。

  但不多。

  指挥家已积累的名气、6折的巨幅优惠力度、加之传奇钢琴家“李”的号召力,在第三天结束时,那三场音乐会门票售出了30%,其他七场售出15%。

  范宁本来就没有认为,这能像夏季艺术节那样创造开票当日售罄的奇迹,肯定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不是一场,座席的量上去了,不能苛求卖出1000件商品与卖100件花费同样的时间,不同音乐会之间的聆听需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取代——只要是音乐季系列演出,都有这种倾向,之前也一样。

  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在观望的乐迷,心中的确没底,这都不知道演什么啊?

  就连那些已下手的乐迷,钱花出去后都觉得精神有点恍忽。

  自己好像从未体验过如此不明就以的消费,这让人觉得买的不是音乐会门票,是彩票。

  尤其是看着票面上“肯特之夜·旧日交响乐团开幕季音乐会·第x场”的字样。

  乐迷纷纷表示我看不懂我自己。

  事情从开票第4天起了变化。

  特纳艺术厅官方除了前期的宣传折页,又往各媒体渠道推出了一张海报素材,它多了一些信息。

  十场音乐会,每场都会有范宁指挥的大型管弦乐新作首演,比如钢琴家“李”将会上演钢琴协奏曲,以展示他的辉煌技巧和积淀14年后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这一下,事情有点炸锅了!

  首演不常有,大型作品更不常有,原本以为只是首尾重磅安排新作,没想到...十场?全是大型作品?

  谁不知道这位范宁指挥写的协奏曲有多好听?一下十场,就是至少十首?包括和“李”合作呈现的钢协?

  就算是抱着一种“我倒要看看你是真厉害,还是瞎写十场凑数”的看戏心态去一探究竟,那这戏看得也值啊!

  而且想得更深一层的人意识到,能够让“李”同意合作的钢协,质量怎么可能会差?

  在开票第七天结束时,那三场门票售出了75%,其他七场售出60%。

  这段时间下手的乐迷,多多少少有点后悔了。

  同样都是买“早鸟推荐票”...

  自己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六折不买非得买八折?

  妈的,上次夏季音乐节错过尊客票、唱片折扣和联袂签名的事情,自己信誓旦旦不会再有下次了,怎么这会又栽在他手里了!?!?

  更多的这部分人纷纷表示,我也看不懂我自己。

  而更早提前下手的那部分乐迷,突然意识到了一点...

  这个“早鸟推荐票”...

  “早鸟”不仅暗含了那句霍夫曼民族的谚语之意,“推荐”一词还让自己体会到了与旧日交响乐团之间澹澹的信任感——虽然头几天还不知道乐团演什么,但坚信一定是好的,故以“向大家推荐”的姿态提前预定,而乐团也用极高的优惠回报了自己的信任。

  范宁指挥的这个命名方式,妙啊。

  突然感觉彼此之间产生了无形的心灵沟通呢。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