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进行光子穿梭实验

  瑶光的团队,利用高精度量子隧穿显微镜和超敏拉曼光谱分析仪,

  对“标的物”进行非侵入式扫描,成功捕捉到了物质表面及内部因“量子退相干历史路径”而留下的、极其微弱的“时间印记”。

  这些印记,可以理解为物质在过去某个时间点与周围环境发生量子纠缠后,其自身量子态发生改变而留下的“疤痕”。

  然后,通过洛书强大的光子计算能力,对这些“时间印记”进行海量数据比对、模式识别和逆向演化路径重构,结合标的物本身的物理化学属性,以及已知的历史环境参数,最终在梦世界中,以概率最大化的方式,“复现”出与该标的物在特定时间节点关联最紧密的场景。

  瑶光亲自作为测试者,体验了几次“时光溯源”。

  感觉确实非常神奇,就像……亲身经历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但出乎她意料的是,这种“回到过去”的体验,并非像她之前想象的那样,如同一个旁观者观看一部沉浸式的全息电影。

  它和梦世界推演未来的体验,惊人地相似!

  她依然是以一个“第一人称”的视角存在于那个过去的场景中。

  但她不再是“自己”,而是“附身”到了那个标的物当时所接触到的、或者与之关联最紧密的某个历史人物身上!

  她能感受到那个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能以那个人的视角观察周围的环境,甚至能“听到”那个人的心声!

  这简直就像是……灵魂穿越到了别人的身体里,亲身经历了一段不属于自己的人生!

  这种奇特的体验,让瑶光既兴奋又困惑。

  她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想办法将这种在梦世界中“体验”到的过去影像,稳定地记录下来,并以可供分析和研究的形式,“可视化”地呈现出来。

  只有这样,这项技术才有真正的实用价值。

  但“时光溯源”对接入者的脑域负荷极大,而且“附身”的体验充满了不确定性,瑶光每次能维持的“回溯”时间都非常短暂,通常不超过二十分钟。

  而陆渊,最近又一头扎进了那个她完全看不懂的“光子穿梭”实验里,神神秘秘的,根本没空管她这边。

  没办法,洛书三阶段的攻坚任务,只能她自己扛起来了。

  ……

  光子实验室。

  这是一个巨大的、圆环形的地下空间,

  墙壁和天花板都覆盖着能吸收一切光线的特殊黑色涂层,

  只有仪器设备本身发出的幽幽蓝光,

  以及偶尔闪烁的指示灯,在黑暗中勾勒出冰冷的科技轮廓。

  实验室中央,矗立着一个极其复杂的、由无数超导线圈、高能激光器、精密透镜组和真空管道构成的庞大装置,

  它看起来像一个被拆解重组成环形轨道的……粒子加速器。

  陆渊穿着白色的防辐射实验服,戴着特制的护目镜,

  正站在主控制台前,神情专注地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和能量曲线。

  “第一百零七次光子注入与时空曲率扰动测试,准备开始!”

  他对着麦克风,用平静而清晰的声音下达指令。

  “能量约束场校准完毕!”

  “超流氦冷却系统运行正常!”

  “高能脉冲激光器充能至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真空管道气压万亿分之一帕,已达理论极限!”

  控制台前,几个超精机械臂有序地操作着。

  “目标光子束已锁定!预计在零点三纳秒后,注入‘克尔黑洞’模拟时空奇点!”

  是的,已经进行了一百多次实验了。

  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任何拥有静止质量的物体,

  其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越光速,自然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时间穿梭。

  所以,陆渊从一开始,就将目标锁定在了光子身上。

  光子没有静止质量,永远以光速运动。

  如果能将一束或几束光子,通过某种方式,使其超越我们当前宇宙维度的光速限制,或者使其进入某种被极度扭曲的“时空捷径”,

  那么,理论上,就有可能实现信息的超光速传递,甚至……某种形式的“时空穿梭”。

  他目前实验的核心,就是尝试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脉冲,在极小的空间尺度内,制造出一种类似“克尔黑洞”视界的、被极度扭曲的时空结构,

  然后将经过特殊“编码”的目标光子束,精准地注入这个“人造奇点”的边缘,

  观察其是否会因为时空曲率的极端变化而发生“跃迁”。

  从羊城回来这三个月,他几乎是夜以继日地泡在这个实验室里。

  那种被一双无形眼睛窥视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像芒刺在背,让他一刻也不敢松懈。

  “注入倒计时!”

 &emsp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