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原子·堆叠·设备出

原始形态,

  就像拥有了不死之身一般。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外界提供普朗克尺度扰动源激活,

  这就像一个开关,只有激活后才能发挥出天工线的真正威力。

  另外,还需要满足克莱因瓶拓扑以及逆熵算法驱动,

  这就像一套复杂的密码,

  只有破解后才能启动天工线的自我修复功能。

  也就是说,在天工飞线的表面,

  会嵌入无数条非定向封闭曲线,

  使其在三维空间中呈现出一种永无止境的循环状态;

  而材料内部,

  则会编码冯·诺依曼宇宙的自指程序,

  使其能够通过吸收周围的熵增来实现无限再生,

  就像一个可以自我复制的生命体。

  好吧,简单来说,

  天工飞线就是一种拥有无限生命,

  可以抵御任何攻击,

  甚至可以自我修复的超级材料!

  当然,这些都是最终的设想,距离实现还遥遥无期。

  陆渊现在要做的,只是最原始的原子堆叠机,

  也就是原子堆叠机的第一阶段。

  很多东西,是先有设备,再有成品。

  原子堆叠机不同,几乎是成品与设备一起研究出来。

  天工飞线第一阶段完成后,原子堆叠机第一阶段也一并完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样。

  第二阶段完成后,堆叠机的第二阶段也一并完成。

  当然,目前第一阶段,还没有突破。

  这个阶段,

  需要满足两个最基本的功能:

  一是纳米编织工艺;

  二是能量耗散层突破。

  纳米编织工艺,就是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控制纳米线排列,

  形成类似石墨烯的六方晶格结构,

  从而大幅提升材料的抗拉强度。

  在这基础上,

  再进行原子强力的作用,

  从而实现原子的完美堆叠。

  目前,这个步骤已经基本完成,

  当然,这要归功于林夏雨提供的幽灵纤维。

  而第二步的能量耗散层,

  其实就是在纳米线间隙嵌入量子点阵列,

  将冲击动能转化为高频光子,

  从而实现能量的快速耗散。

  这需要突破非线性光学和量子隧穿效应控制,

  难度非常大。

  想象一下,你用锤子砸一块玻璃,玻璃会碎裂;

  但如果这块玻璃上有很多非常非常小的孔,

  这些孔可以把锤子的力量分散开来,玻璃就不会碎裂了。

  能量耗散层的作用,就是这些小孔,

  它可以把冲击力分散到每一个原子上,从而保护材料不受损伤。

  今晚,陆渊要做的,

  就是突破能量耗散层这个关键技术。

  虽然他已经让洛书在虚拟世界模拟了无数次,

  对每一个参数都了如指掌,但他依然感到一丝紧张,

  毕竟理论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

  陆渊深吸一口气,走到原子堆叠机前,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