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前来问罪
重返咸阳,这般美妙的舞蹈恐怕再难见到……”
吴巨点头附和,片刻后开口道:“此事可写入社会版块,作为一则新闻。”
温庭云疑惑地看向他。
“你倒是心如止水,我还以为你会有些惆怅呢,毕竟你曾为她赋诗。除了家中那位夫人,似乎无人能享此殊荣。”温庭云说道。
“有何惆怅?我不过是单纯欣赏她的才华罢了。若缘分未尽,自会重逢。”吴巨毫不在意,“撷枝姑娘也算知名人物,到时让编辑提一笔,还能顺便给群芳阁做个宣传。”
话题转开,二人继续商讨报纸内容。
吴巨早有打算,在第一期发行前就规划好第二期的内容,头条自然要留给科举相关的事宜。
至于政治、社会、经济等大类,暂且搁置不提。
文学版面,他决定不再登载新诗。首期刊发后,后续定会有源源不断的投稿,让作者们自行竞争即可,吴巨偶尔挑选一首刊出便足够。
小说版面依旧延续《封神演义》第三、四回及其他连载故事。
健康版面,则打算加入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讲解,与心肺复苏术一样,这也是能救命的实用技能,尤其适合处理异物卡喉的情况。
此外,他还计划在第二期新增一项服务——订阅功能。
单纯在报亭购买报纸存在诸多不便,而订阅模式蕴含巨大商机。未来订阅者可在附近报亭完成登记,填写表格并支付费用,费用可按月或季度结算。订阅后,报纸将直接送至订阅者的家中或工作单位。
为此需要组建一支邮政团队,报童的工作也需要落实。这些事必须在第二期报纸上市前妥善安排。
至此,第二期报纸的一半内容已基本敲定。
同时,他们还讨论了未来的扩展计划,吴巨打算在六国设立分部及报亭,并选取部分靠近秦国的新闻登载于报纸之上。
三人随意闲聊时,楼下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吴巨皱眉起身,对着楼梯喊道:“怎么回事?真有人要找社会版编辑的麻烦?”楼下负责接待的人连忙回应:“不是的社长,是来投稿或刊登广告的!”吴巨恍然大悟。
首期报纸特意标明欢迎投稿和广告。这样不仅能丰富内容、减轻记者负担,还能增加收入。投稿会由专人审核,合适的录用并支付稿酬,不合适的退回。
广告方面则是主要收入来源。吴巨精心设置了不同档次的广告:报纸中缝的价格较低,广告版块稍高,位置越醒目、字体越大价格越高。还可购买多期广告,虽然总价更高但会给予优惠。
即使是最低档的广告费用也不低。有人果断付款,也有人犹豫后放弃。吴巨并不担心,因为愿意投放广告的人很多,不怕没客户,最终广告版块定会被填满。报纸刚推出销量便逼近十万,仅咸阳一地如此,广告效果可想而知。这些人投入的钱最终会带来丰厚回报,既赚钱又吸引更多人来投放广告,实现双赢。
第51章 新闻学
处理完第二期报纸和广告事宜后,吴巨三人重新坐在一起,讨论其他事情。
“谁能想到,小说家如今竟有这样的局面。”温庭云感叹道。
“什么局面?”庄灀询问。
“充满活力!”温庭云笑着回答,“自从我接手以来,从未见过如此景象。”
吴巨轻笑:“未来会更美好。”
温庭云和庄灀点头,他们对此深信不疑。
“社长,您觉得小说家之前的问题都解决了吗?”温庭云突然问道。
吴巨端来三杯冷饮,三人站在落地窗前,俯瞰楼下人群熙攘,不时有人抬头看看大秦报社的牌子,随后走进报社。
沉思片刻后,吴巨回答道:“我认为小说家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体制松散,权力分配不当,缺乏一个能统领小说家的机构或领袖是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名义上的主事者实际上对成员缺乏约束力,且目标不明确,整个团体显得杂乱无章。”
温庭云和庄灀表示认同。
“另一个问题是未能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可以说它是诸子百家之中唯一没有学说的流派。”
温庭云和庄灀再次点头,确实如此。
“第一个问题使小说家不像个组织,第二个则让它不像个学派。不过,随着我们把小说家成员引入报社,第一个问题正在改善,至于第二个,我也有了一些想法。”吴巨说道,“你们觉得将新闻学定为小说家的理论基础如何?”
“新闻学?”
温庭云和庄灀互相对视。
“没错,就是新闻学!”吴巨肯定地说,“专注于研究新闻。”
“这东西还需要研究吗?”温庭云和庄灀有些疑惑,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
“当然需要!而且研究的方向还有很多。”吴巨坚定地回应。
后世新闻学若能成为大学里的专业课,绝不会如此肤浅。吴巨曾有个学新闻的朋友,课程涵盖新闻史、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大众传播、新闻法规与道德、广播电视学等,繁杂难懂,让吴巨一头雾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前对吴巨来说,新闻学的部分内容虽深奥难解,但他认为可以从采访与写作、编辑与评论等基础方向入手,构建小说家的独特理论体系。
吴巨将新闻学中的复杂术语讲解给温庭云和庄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