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这是一个问,最初的能变相,它的相貌怎么样呢?我们看颂文。

  颂曰: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唯捨受,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是,恒转如瀑流,阿罗汉位捨。

  这个地方把在有漏的凡夫位的第八识,乃至于到无漏的圣人的第八识,它的一个相貌——染污的相貌、清净的相貌,把它表达出来。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此以十二门,释初能变识之相也。

  他是根据《成唯识论》。《成唯识论》解释这一段把它分成十二门,不过《成唯识论》讲得是广泛,蕅祖讲的略。这个十二门,我们先解释前面的三门,这三门是有关系。“初阿赖耶识”,这阿赖耶识叫自相门,这个异熟是果相门,一切种是因相门。所以合起来就“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这个就是三门:自相门、果相门、因相门。自相门是一个总说,这个总说开出来有两类:一个是果相,一个是因相。不管果相、因相,都是从阿赖耶的自相里面开展出来的,所以自相是总,果相、因相是约别义来安立的。好,我们看蕅祖的注解。

  一、名阿赖耶识者——此云藏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即约当体自相言也。

  这个阿赖耶识,“阿赖耶”是一个印度话,翻成中文叫藏,阿赖耶的意思是藏,就是藏识。为什么叫藏呢?因为它有三种功能:第一个能藏,第二个所藏,第三个执藏或者讲我爱执藏。所以它是当体自相,约着当体的自相来安立阿赖耶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这个附表,《观心法要》的附表。附表第三,说明第八识的三相差别。三相差别的第一个是说明自相,就是“初阿赖耶识”,阿赖耶。这当中自相有一个总说,再别示。先看总说,解释这个自相义。

  附表三、第八识之三相差别

  一、自相——所谓“自相”者,自之体相也,此识以所谓“阿赖耶”为自之体相。“阿赖耶”梵语,此云“藏”,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

  我们加以解释。什么叫自相呢?这个自相就是第八识的自之体相,这个“自”就是简别不是他。我们再往下看,“此识以所谓阿赖耶识为自之体相。”就是说第八识很多的相貌,但是最能够代表它的相貌的是阿赖耶,就是藏。这当中《成唯识论》讲出一个道理,说这第八识有很多相貌,那是为什么以阿赖耶当作它的自相呢?因为阿赖耶有两个重大的功能:第一个依止,第二个执受。

  这个依止是约种子。说阿赖耶这个藏,这个仓库,它能够使令有情的生命,无量无边的业力当依止处,这是一个义。说你这个人业障很重啊,这个是约什么安立的呢?就是你阿赖耶识仓库含藏很多的业力种子。如果没有阿赖耶识的库藏,仓库的功能,你怎么说你业障很重呢,这句话不能成立。所以这个库藏的功能有依止义,是无量无边的业种子所依止处,这第一个。

  其次,它有执受。它能够就着我们这一期的果报加以执受,说你这个人长得很庄严,这个果报是谁来执受呢?阿赖耶识来执受。所以阿赖耶识是最能够表达有情众生的自相。第八识有很多功能,但是它最能够表达它自己,它最能代表它自己的就是阿赖耶,因为它有依止义、有执受义,所以阿赖耶识为自相。这个是解释自相的意义。

  以下再把它开展出这个藏的功能。“阿赖耶识”梵语,此云“藏”,它有摄持的功能,这个摄持的功能分成三部分:第一个“能藏”、第二个“所藏”、第三个“执藏”。那么我们先看能藏。

  能藏者——此识能含藏前七识诸法之种子于自体中,犹如库藏能含藏宝贝。即种子为所藏,此识为能藏,此识种现相望,称现行赖耶为能藏,此约“持种”义立名。

  能藏是怎么安立的呢?因为第八识它能够含藏前七识,诸法的这些善恶的种子于自体当中,就像仓库能够含藏各式各样的宝贝,使令它不遗失掉。这意思就是说,无量无边的善恶种子是所藏,这第八识的现行是能藏,这个时候种现相望。这个种子跟第八识的现行相对望,称现行的阿赖耶识是能藏,这个约持种义而安立能藏。

  这个能和所,能就是主动,所是被动。我给你钱,这个行为是谁决定的,是我。我要不给你,你就没钱了。所以我是能给,你是所给。这个能所就是,能是主动,所是被动。从这个功能,阿赖耶识是跟种子一对望的时候,它是能藏,种子是被它所藏。所以它对望种子,是一个能的功能,是个能藏,这第一个。

  其次所藏,当它面对前七转识现行的时候,它又变成被动,它是所了,我们看。

  所藏者——此识能受前七识之熏习,为前七识之所熏及所依之处,犹如库藏是宝等所依。即前七识现行,以能熏义称能藏,此识之现行,以受熏义称所藏,此时现现相望,称现行赖耶为所藏,此约“受熏”义立名。

  那么当第八识跟前七识来对望的时候,它能够受前七识的熏习。前七识的这些活动,或者是善业的活动、恶业的活动,或者是名言的活动,各式各样的业力、名言的活动,就能够熏习阿赖耶识。这个时候第八识是为前七识所熏,而且是所依止,就像库藏是宝等所依。这意思就是说,前七识的现行它有能熏义,它能够决定种子的善恶。前七识造善,这个种子就是善;前七识造恶,阿赖耶识的恶种子功能就增长。所以前七意识是有决定性,它是主动。第八识的现行是受熏,它没意见,我只是接受你的信息。我把你的这些善恶的业种,有漏无漏的名言种子保存下来,所以我是接受信息的人。“现现相望”,第七意识的现行跟第八识的现行,这个两个对望,现行阿赖耶识又变成被动了,它是所藏。这个时候是约受熏义而安立所藏,因为它受熏。再看执藏。

  执藏者——谓第七识无始以来,恒执此识为自内我故。即第七现行为能执藏,此识现行为所执藏。

  前面的能藏、所藏都跟第八识有关;这个执藏,这第八识是被冤枉。怎么说呢?这个执藏的整个角色的扮演,第八识完全没有意见,这是发生在第七意识。我们看,说这个执藏的功能怎么出现呢?就无始以来,第七意识产生颠倒了。它去观察第八识的时候,那个明了心识的活动刹那刹那生灭,它恒常执著这个第八识为自内我。哦,原来第八识的明了性是不生不灭的,是恒常住、不变异的。说我们得到一个人的果报,阿赖耶识也不生不灭,它就是一个明了性,恒常地去观照这一切的根身器界;你变成一个恶鬼的果报,第八识也不生不灭。所以它就以这个第八识为常一的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