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夜间谈话

  夜已深,春雷电子的旧仓库仍亮着灯。

  一盏老旧的白炽灯泡垂在木梁下,发出微弱的光。堆在角落的旧纸箱映出斑驳影子,风从门缝吹进来,搅动着桌上的茶水波纹。

  李向东坐在木桌边,身前一只铁皮水壶,斜对面坐着的是物流主管老林,年近五十,干了十几年库管,背有些驼,烟瘾不小,眼神却不糊涂。

  “李总,最近听人说……你在那边收了块地?”老林掐了烟,语气不咸不淡,像在闲聊,又像在试探。

  李向东没避讳,倒了杯热水,递过去。

  “是真的。”他平静点头,“那边是政府保障房项目,批文都下来了。但老林,咱们电子厂不是不要了,那只是药,不是命根。”

  老林没说话,低头抿了一口水,片刻后才闷声道:“我干仓库的,见得多。以前厂子开不开,管理层一句话;干活的就跟工具似的,说砍就砍。说实话,我不是怕累,是怕我们又变成那个。”

  李向东没急着解释,只是轻声说道:“真出事,第一个扛的是我,不是你们。”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仓库外头传来夜班叉车的声音。老林抬起眼,终于点头:“你要是真打算干下去,我就还撑着。”

  李向东笑了笑:“撑,是为了以后能站着。”

  深夜十二点,财务室的灯还亮着。

  窗外传来远处施工场的隐约机械声,室内却只有翻页和键盘的轻响。罗燕伏在桌前,左手捏着一支红笔,一张张报表翻得飞快,眼神却愈发疲惫。

  门轻轻推开,李向东走进来,手上拎着一个保温饭盒。

  “吃点热的,”他把饭盒放下,“皮蛋瘦肉粥,顺口点。”

  罗燕没抬头,只淡淡一句:“前两年熬夜,是为了做增长模型;现在熬夜,是为怎么让现金流周转平衡。人啊,真是活成了表格。”

  李向东坐在她对面,沉默片刻:“你怕我撤,其实我比你更怕——我们就这么散了。”

  罗燕终于停下手上的笔,望着他,眼神复杂。“向东,你还有退路吗?”

  他摇头:“真没有。以前是想证明我能赢,现在,是只能拼到对手先退。”

  屋里陷入短暂寂静,饭盒冒出的热气飘到灯光下,像无声地蒸发的耐心。

  罗燕苦笑,放下笔,揉了揉眉心:“真撑不下去的那天,我也不会怪你。但现在……还没到那一步,对吧?”

  李向东点头:“还早着呢。”

  窗外风起,纸页微响。他们谁都没说“乐观”两个字,却像都明白,之所以撑着,不是因为看见光,而是不甘就此熄火。

  维修车间的灯比财务室暗,只有靠近操作台的一盏日光灯亮着,光影打在地面上,拖出两道沉默的人影。

  李向东坐在工具箱旁的水泥台阶上,身边是老维修工梁师傅,一根烟点上,一口一口地抽着。

  “太晚了,不回去?”李向东笑着问。

  梁师傅没看他,只盯着面前那架老注塑机。“这玩意都快跑出响声节奏了,我不调调心里不踏实。”

  他顿了顿,又接上一句:“听说你要改产线?是真搞,还是说说?”

  李向东没绕弯,直接从包里拿出一张草图,递过去。“我不想靠人堆撑出产能。这次不是裁员,是换工艺,一套模具系统配合自动送料,用在BP机壳那条线上,能省下一半人手,还快。”

  梁师傅接过图纸,眯着眼看了几秒:“这套模具系统……贵着呢。”

  “是贵,”李向东叹气,“但比把人耗光了还啥也留不下强。”

  车间静了一会儿,只有远处空压机断续的嘶嘶声。

  梁师傅终于点了点头:“你要真敢投这钱,我这把老骨头就还认你是个干正经事的。”

  他弹了弹烟灰,又补上一句:“你给了我饭碗,我得问问这锅还热不热。”

  李向东笑了笑,站起身,拍了拍对方肩膀:“锅是铁的,火还在,就怕没人肯把柴再添上。”

  两人对望一眼,无需再说更多。风从车间门口穿过,图纸边缘微微卷起——那是未来机器换人的第一缕信号。

  办公室里,台灯只亮了一盏,照得桌上的茶杯和文件影子斜长。李向东靠在椅背上,语气轻松地说:“小钟,晚上来坐一会。”

  年轻的运营骨干小钟推门进来,拘谨地坐下,双手搓着膝盖,眼里闪着不安。

  “你们这批人,我都记得清,”李向东看着他,“不怕熬夜,不怕出错,动得快,想得多。”

  小钟犹豫了几秒,还是说:“李总,我不怕累,也不怕错。就是……最近厂里变动多,听得多,想的也多。我们这批人,本来都想冲,但……上面风一吹,我们都不知道方向了。”

  李向东没急着回话,反而提起桌上的一张便签,“你这两个月写的品类优化方案,我看了。眼光不错,动作也快。”

  他顿了顿,说:“我知道你们有力气,就怕没人给你们出路。拼,不是让你们头去撞墙,而是要找到墙角的那扇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钟抬头,眼神里开始有了点光。

  李向东把一份草案推到他面前:“明年起,公司要组一个‘创新试点组’,你带队,我批预算。试点产品不限,你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