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孝子贤孙

腹之物。”

  朱棣忽然问道,“舅舅,你当年也是如此?”

  “我?”马寻笑着说道,“还比不上这些人,他们好歹有屋、有田,还能活下去。战乱时代朝不保夕,就算是想要种田谋生都难。”

  马寻盯着朱樉等人,严肃说道,“天下太平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安稳求生。只是这还不够,没有战乱的话,官府若是扰民,百姓也活不下去。”

  朱樉等人有些似懂非懂,不过这时候还是乖乖点头,要不然又要被说了。

  其实马寻也不指望朱樉等人能够和普通百姓共情,这是不现实的事情。

  这些天潢贵胄出生后就是锦衣玉食,他们一辈子都是衣食无忧、高高在上,平民百姓的一些遭遇,也不可能在他们身上发生。

  现在是这样,以后也会如此,总有些富贵人家的孩子难以理解穷人的生活。

  不过只要朱樉等人少点暴行,能够体谅百姓的生活不易,那马寻就觉得值得了。

  不是马寻要求低,而是现实就是如此。

  官二代、富二代,很难共情底层的打工人,更别说什么感同身受了。

  那些人不去刁难、欺凌底层的打工人,这就算是不错的事情了。

  “舅舅,那些人是做什么?”朱樉指着前方问道,“我看现在地里也没什么,还能找到吃食?”

  马寻解释说道,“春荒就是如此,家里没有余粮,找些野菜等充饥。”

  随即马寻吐槽说道,“谁要是敢说去河里抓鱼,去山上打野兽,我这就让你们去抓鱼、打野兽,真以为没油没盐的鱼能吃,真以为野兽好打?”

  总有人以为如今的‘生态好’,觉得古时候河里全都是鱼虾,山上遍地都是野兽。

  稍微正常一点的人也都能明白,真要是如此的话,就不存在易子相食、饿殍千里的事情了。

  人饿急了连人肉都吃,还会想着不去河里抓鱼、不去山上打猎物?

  朱棣就更加奇怪了,“现在也没看到野菜,他们能找到些什么?”

  “草根。”马寻一下子来了灵感,说道,“回头让你们忆苦思甜,苦你们是没吃过,你们父皇吃过。草根、搀着糠的饼,桑榆叶、树皮、观音土,都让你们尝尝。”

  听到马寻这么说,朱樉等人脸色都变了。

  其他人可能是开玩笑或者是吓唬他们,但是他们也可以保证,自家这位亲舅舅能做得出来这些事情。

  有些东西听着就让人觉得害怕,也不会产生什么好奇心之类的。

  只是照现在这样的情形来看,这也是根本就没办法拒绝的事情了。

  没什么可说的了,只怪自己有一个舅舅,还是吃过苦的舅舅。

  更要命的是这个舅舅富贵了还不忘本,总想着教育好外甥们。

  马寻就语重心长的说道,“你们只吃一顿、两顿,就是图个新鲜、有趣,可是百姓是常年这么吃。”

  朱樉小声说道,“我们不图那个新鲜。”

  朱棡和朱棣也在点头,他们开始羡慕朱橚、朱桢几个了,说到底就是老五他们岁数小这一次没跟着一起回老家。

  马寻随即看向朱守谦,说道,“铁柱,这么一直都不说话?”

  “舅爷爷,我听着呢。”朱守谦连忙开口说道,“我都听着,都记心里了。”

  相由心生,这个朱守谦虽然只有十一岁,可是看着神情有些阴翳。

  这孩子也缺敲打,虽然是被朱元璋、马秀英安排在皇宫,可是这孩子的母亲是一个满腹怨言的怨妇,给孩子灌输的也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好好的孩子都要给教坏了,两面三刀、阴沉刻薄,这可不行。

  正经算起来这可是老朱家的长房嫡孙,可不能重蹈覆辙了。

  不只是重蹈朱文正的覆辙,更不能重蹈历史上靖江王朱守谦的那一系列覆辙。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