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聪明人太多

他们练练手?小弟也正好也能练练,他教书育人、大道理都懂,就是眼高手低。”

  马秀英白了一眼朱元璋,“算了,有案子就处置,没案子还能给他们专门安排几个?等回来了再说。”

  朱标乐呵呵的来了,脚步轻快,“爹、娘,姑父说了,后天和舅舅去给我下聘。”

  “你弟弟们都要回乡了,这一走就是几个月,你倒是舍得!”朱元璋那叫一个气啊,“你现在除了惦记成亲,还能想着什么?”

  朱标立刻说道,“惦记着明年最好就能有子嗣,到时候爹娘也开心。”

  朱元璋瞬间变脸,“这是大事、是大事,你舅舅的那些法子都记得吧?”

  “我手里有。”马秀英也开始期待起来了,“等婉儿进宫了,就要开始调养了。”

  朱元璋看向朱标,问道,“你舅舅打算让老二几个领兵,你觉得如何?”

  朱标小心翼翼的看了眼马秀英,才说道,“舅舅做事一向稳重,他肯定是想要历练老二几个。只是舅舅领兵不多,要不再配几个将校吧?”

  这一下朱元璋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一万多人的队伍。

  如果单纯的行军,朱元璋觉得马寻应该能做的到。

  可是让他只是监督、指导朱樉等人,那就有些难说了,毕竟马寻自己也就是勉强不出差错的水平。

  “那你去选几个人,不要选那些心高气傲的。”马秀英就有些烦躁了,“这马寻也不长进,总想打仗只是开不了窍。”

  朱元璋和朱标也不好多说什么,带兵打仗真的要看天赋。

  马寻算是学的比较勤快了,也有一大堆战功卓著的将令可以指导他,偶尔还不缺练手的机会。

  可是到现在呢,依然就是一个样子货,行军、练兵,或者是检阅没问题,但是真刀真枪的就别指望了。

  不开窍的马寻没有什么紧迫感,他又不是全知全能,有些领域不擅长也没什么可说的。

  “姝宁,我看标儿大婚这流程简化了不少啊。”马寻拿着送来的条文仔细看了看,“我大明储君大婚,现在只讲三礼?”

  刘姝宁就说道,“陛下有意减免一些繁琐礼仪,肯定是以太子大婚作为表率了。”

  马寻想了想有道理,“这倒也是,姐夫一向不喜欢繁琐礼节。你明天再去婉儿那边看看,有些事情你和嫂子也该和她说一说。”

  刘姝宁轻轻点头,虽说和常婉的岁数相差无几,只是辈分不一样。

  其实在面对常婉的时候还好一点,在面对常茂等人的时候,刘姝宁现在也是下意识的有着长辈的姿态了。

  不是因为成了国公夫人或者怀有身孕就恃宠而骄,单纯的就是跟马寻学的,就是将常茂等人当做小辈,还是不懂事的那些小辈。

  马寻随即也好奇问道,“这些天就没浙东的士子试着给咱们送些文章来?”

  “自然是有的。”刘姝宁笑着回答说道,“你是主考,自然也就有人想着走些捷径。”

  谁让马寻是浙东人的女婿呢,而且很多人就揪着他在浙江出生这件事情说事,想要以此来拉近距离。

  马寻点头说道,“抽空拟出来名单,尤其是倘若是家里有些官职、背景的,记下来。”

  刘姝宁立刻翻出来一份名单,说道,“这些人可聪明了,想着是家父弟子,或者是同乡情谊。他们倒是想的好,也不怕坏了你们名声。”

  “还真是富在深山有远亲啊。”马寻也笑了起来,“这些弟子,只怕是岳丈都不知道。这些所谓乡党,可能连咱们家门在哪都不知道。”

  刘姝宁自然也有些关照一些乡邻等,可是一切的前提是得是真正的乡邻。

  毕竟在这个年代,照顾同乡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可是她更加清楚,真不是说所有同乡都值得照顾,有些所谓的同乡更是需要警惕、保持距离。

  那些只是想着钻营的人,可不能和徐王府扯上关系。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