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0
的人。
周宁走在中间也挡不住两人吵嘴,也不知道两人有啥过节,见了面就跟那斗鸡似的。
张小意心里还在骂人,他本来就不喜欢沈临川这个半吊子,觉得他配不上宁哥儿,又是个不学无术的读书人,他更加讨厌了。
他讨厌读书人,更讨厌周有成,因为周有成一到休沐的时候就会找他麻烦,破野花野草,他想要不会自己摘啊,要他的破东西啊,烦死了!
这事他没给其他人说,要是让人家知道了,他的名声还要不要了,连带着看沈临川这个半吊子读书人也越发不顺眼。
沈临川两人拎了半桶虾回家,倒在木盆里挑了挑里面的草叶子,里面还有一些大拇指那么长的小鱼,给弄在了一边,晌午给煮了吃。
大黄闻着味儿也凑了过来,沈临川捞了一条小鱼扔给了它,大黄叼着跑一边去了。
“那虾干怎么弄呀,直接晒吗?”周宁问道,他不会弄这东西,平日里做饭也使不到,小时候倒是捞过喂他家的鸡。
“要过水煮一下,再晾晒,收起来以后给你包包子吃。”
周宁进厨屋烧水去了,沈临川把小虾也挑得差不多了,锅里水开之后倒入虾,放入葱姜去腥,变色就能给捞出来,直接放在竹席上晾晒就行了,这虾干还挺好弄的。
弄完这些沈临川就又进屋读书去了,不蒸馒头争口气呀,周老二家出了个童生本来就风光,若是明年周有成在考中个秀才而他没考中,那指不定怎么说宁哥儿呢。
知道沈临川在屋里读书呢,周宁也没进去打扰,看见盆子里还十来条小鱼拿了剪刀给收拾了出来。
周宁挺希望明年沈临川能考中秀才的,他到不是想做那风光的秀才夫郎,只是想让沈临川比周有成强一点,强一点就行了,要不然他二婶子肯定会说他的闲话。
沈临川快到做饭的时候就放下了书,看见沈临川进了厨屋,周宁要把人给推了出来,“沈临川,你想吃啥,我来做饭。”
“不用,我弄个鱼虾疙瘩汤,咱晌午吃那个。”
周宁皱眉,那是个啥,他不会做,“你给我说,我来做。”
“咋了这是,平日里不是最喜欢我做的饭。”
“沈临川,你以后别进厨屋了,你安心读书,这些活儿我来干。”
原来是因为这呀,沈临川笑了起来,“是因为有人说你男人,你不高兴了。”
“你明年考中秀才好不好,我不想周有成考中了。”周宁说完又觉得不好,“沈临川,我是不是太小心眼了。”
“没有,我知道,我一定努力考个秀才,让你二叔家不压咱家一头。”沈临川接过了周宁手上的菜刀,“我来做吧,一直读书累,刚好松快松快。”
周宁这才把菜板的位子给让了出来,“你要是累了的话就和我说。”
“成,我知道的。”
沈临川一看小鱼已经收拾了出来,这些鱼实在是太小了,收拾起来还挺费劲的,也不知道他家夫郎什么时候给收拾了出来。
沈临川搅了一些面絮出来,一手端水一手在在瓦盆里搅和,这搅面疙瘩也是个技术活,太硬太软都都不行,搅和出来的面疙瘩均匀一些最好。
小鱼用菜籽油给煎了出来,这小鱼也没啥吃头,刺太多了,要是用油炸到鱼刺酥软那才是好吃的,但乡下人穷苦,这炒菜都舍不得放油的,哪里舍得用来炸这小鱼呀。
小鱼煎得差不多了用铲子给捣碎,最后加入开水一冲,汤汁奶白奶白的,趁着这会儿煮汤呢,沈临川忙出去了一趟,他记得他爹杀猪那地爬了一些木耳菜,刚好弄过来下在疙瘩汤里。
木耳菜的叶片鲜嫩肥厚,吃起来带着一丝黏腻,这木耳菜摘了还能长,一直能长到夏末呢。
沈临川手上抓了不少的木耳菜,这才快到四月份,木耳菜的叶片还有些小呢,多摘一些就是了。
锅里本来就加的开水,沈临川忙回去了,大老远就看见他爹推着车回来了,“爹,回来了,饭快做好了。”
“哎,回来了。”
“爹,我先回去了,锅里的水开了。”
沈临川赶紧回去了,这柴火灶火烧得旺,刚在里面加得又是开水。
周大刚也就离家还有点距离呢,推着车悠哉悠哉朝家走去,路过王大娘家门口的时候,王大娘打了声招呼,“肉卖完了,今儿回来还挺早呢。”
“哎,卖完了。”
王大娘笑着打趣,“快些回家,你家临川今天又做什么好吃的了,馋得我流口水。”
周大笑了两声,“谁知道,临川这孩子手艺是比宁哥儿好。”
王大娘挨着一家姓石的,家里地多一些,靠着种地一家人也能填饱肚子,日子在村里过得算是不错的了。
石家的小媳妇儿今天擀了面条出来,她婆婆端着饭碗出来门口吃饭,“这周家又做什么好吃的,那香味飘得我家都闻见了,我这面条吃着都不香了。”
“你这都吃得好面,还羡慕人家吃得呢。”王大娘笑着说道。
“这自从宁哥儿有了夫婿,他家的饭是一天塞过一天的香,勾得我肚子里的馋虫直咕蛹。”
“让你家媳妇儿买块肉给你煮煮,你家日子过得好,还差这块肉呀。”
“我去转上一圈去,瞧瞧他家又吃什么好的了。”
石婆子走过来和王